查看原文
其他

临死业--临终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心念

帕奥禅师 欢喜觉悟 2019-05-04

临终时很鲜明地回忆起一个不常作的业就是临死业。一个不常作的业本身是不足以盖过一个惯行业。但是如果在临终时,一个人非常鲜明地回忆起一件不常作的业,非常鲜明地去回忆这个动作可能给予其足够的力量来超越惯行业。然后这个不常作的业就可以产生它的果报,他就依此而投生了。


不善临死业

玛莉咖皇后

  这个过程一个很好地例子是玛莉咖皇后,乔萨罗国王(波斯匿王)的皇后。她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并且她每天在宫殿里供养五百位比库食物:这是她的惯行业。但是临死时,她没有能够控制住她的心,并且很鲜明地回忆起她偶而做过的一件不善业。由于这个原因,她投生到了地狱。虽然如此,但那件偶而的不善业并非太严重,也就是说是很弱的,然后过了七天它就被她的惯行业压倒了:她从地狱中脱离了并投生到了天界。

  我们因此可能理解在临终时细想起一个人的不善行是很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传统上那些对佛有信心的人会提醒一个临终的人他的善行,或者鼓励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生起好的想法。即使是一位品格恶劣的人(他做下了不善的惯行业)应该在临终时回忆起一件善业,或者尝试去做一件善业,然后她或者他可能会根据这个业而投生。


善的临死业

刽子手当巴达剃卡

  一个很好地例子是当巴达剃卡,御用刽子手。他处决罪犯五十五年,但当他年老后不能一下处决一位犯人的时候就退休了。他退休后的一天他供养沙利子尊者一些带有新鲜酥油的甜奶粥。然后,沙利子尊者给了他次第的开示:

  1)  教导布施。

  2)  教导戒

  3)  教导升天:这是布施和持戒的结果

  4) 教导感官快乐的危险、堕落、和染污,以及舍弃的利益。

  然后,当沙利子尊者看到当巴达剃卡的心已经平静、就绪并且充满信心,他就教导他佛陀最殊胜的法:

  1)  苦

  2) 集

  3) 灭

  4) 道

  当巴达剃卡用心具慧地听取。然后由于过去有积累足够的明与行,他当下就可以达到行舍智,非常接近入流道智。然后他伴随沙利子尊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返回家。但在他回家的路上,一个夜叉附着在一头牛上将他撞死了。在临终时他非常鲜明地想起了那两件善业:供养沙利子尊者乳粥,以及听法。因为他的临死业他投生到了兜率天。


死时的心意

  现在,请不要误解了这个例子。请不要认为一个人可以在一生中造下许多不善业,然后只要在临终回忆起一件善业就可以往生善趣。当巴达剃卡听完开示后证到了行舍智:这需要强有力的波罗蜜。这个例子是非常特殊的,因为佛陀指出只有非常非常少的凡夫死后可以再生为人。

  请记住在临死时是很难控制心念的。比如,如果一个人死于一场灾难就像地震或者海啸,或者如果他死于战争或者一场意外,或者他被人袭击了,然后恐惧会不可避免的生起。当有很多恐惧的时候是很难控制心念的:恐惧是嗔根心,并且如果一个人带着嗔根心死去的话,他会投生在鬼界,动物界或者地狱。同样如果他死于严重的疾病伴随着很多痛苦,这也是难以控制他的心念的。并且如果医生给了他很重的药物,他怎么去控制他的心念呢?就算是一个人平静的环境下死去,也是难以控制住心的,因为心变化得如此快速。并且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训练约束感官,或者他从未好好禅修,如果他一直沉溺于感官快乐,那他怎么能够去控制他的心念呢?

  就说一个人回想起他孩子的漂亮,他丈夫或者妻子的美丽,或者他的房子或者花园的美丽,或者一朵花的美丽,以及其他此类的东西:这是基于贪跟痴的。这是一种颠倒想。基于不如理作意。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如此对这些目标不如理作意,这将非常难在临终时突然对这些目标如理作意。然后在他的病床上他可能担心他的死亡并开始难过:这是基于嗔和痴的。他可能从未修习知足和忍耐,然后在病床上总是不满和不耐烦:这也是基于嗔和痴的。一个人也可能怀着对某人的怨恨死去,或者死时后悔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或者没有做一些好的事:这也是基于嗔和痴的。他可能对死后会发生什么困惑:这是基于痴。如果一个人带着这些心死去(基于贪和痴,嗔和痴,或者只是痴),他将不可避免投生苦界。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他的弟子,以及其他教导业的运作的人会鼓励人们练习那三项功德基础:来帮助人们避免堕入苦界。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功德是低劣的,或者是错误的修习,可能基于邪见,那这将不会有多大帮助,不是吗?

--摘自帕奥禅师《workings of kamma》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欢喜觉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